太有共鳴, 擔心網路沒有保險,好文章找不回, 所以保存一個copy.
今天日誌:主體信仰的追尋(一) 2012 年 1 月 7(週一 )
這個題目定得一點不好,十分累贅,因為事實上並不存在「非主體」的信仰。「非主體」的總是宗教,而信仰,總是「主體」的。
但這個年頭,我不很相信有誰還知道信仰與宗教之間的天淵之別甚至水火不容,我若僅僅說「信仰的追尋」,我很疑心會被誤會為「天路歷程」的一種。自然,我定其名曰「主體信仰的追尋」,也會被誤會以為信仰有許多種,而我之所謂「主體信仰」只是「其一」而已。
都算了,反正「被誤會」是我的宿命,無力修正,無可逃避。既怎麼說都是「錯」的,那就隨心直說聽天由命好了!
……
我一生從未追求過「客體信仰」(宗教),我所追求的總是「主體信仰」——真實且唯一的信仰。
甚麼是「客體信仰」——正確說法是「宗教」——呢?
客體信仰者(宗教徒)所追求的,其一是「感覺」——或是一種靈性超昇的宗教滿足感,或是一種人格完成的道德成功感,或是一種聖潔無罪的贖罪解脫感,或是一種「如有神助」的人生安全感;其二是「功能」,或是祈福消災,或是改良品性,或是美化人生,或是淨化社會,或是指導政治,或是「打救世界」,或是「信者上天堂」,諸如此類。其中,表面看來,雖有粗鄙自利與崇高偉大之別,但「感覺主導」與「功能主義」的本質,並無二致。
客體信仰者關懷的感覺,是「我」或「我們」的感覺;客體信仰者關懷的功能,是信仰(宗教)「對我」或「對我們」的功能。即是說,在他們的所謂信仰實即宗教的活動中,他們切切關懷的對象,實質是「我或我們」,亦即是「人類自己」——即使他們「滿口聖經」甚至「一身事奉」!
說穿了,客體信仰(宗教)從根本上說,是一種人本主義, 且比一般人本主義更加「人本」,因為它把「上帝」收攝在人的感覺與需要之下,人的定義被大幅擴大到足以「併吞上帝」,而不只像一般人本主義那樣僅僅「排斥 上帝」而已。說來真是極之奇詭,就是一般人本主義者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否定上帝的存在」,倒是宗教徒將上帝收攝在人的感覺與需要之下,就把上帝「消滅於 無形」。
主體信仰者(信仰者)卻並不如此,更是洽洽相反。主體信仰者並不必需超然到全然不關心自己的感覺與這信仰對自己的功能(宗教徒,譬如修道主義者,倒時常有這種誇張矯情的表現),但是,他們至少同樣關心「上帝的感覺」與「這信仰對上帝的功能」。
如果你一腦子是四平八穩字正腔圓的「清教思想」,我保證你一句都不會聽得明白我的說話,甚至無法看下去。因為你必以為「關心上帝的感覺與這信仰對上帝的功能」這種說法太匪夷所思,甚至有「離經叛道」更且「褻瀆神靈」之嫌。
整個宗教界,從新約時代的法利賽派到中世紀修道主義到近代清教思潮以至今天的主流神學,幾全體一致認定「完美全 善」的上帝必不會有像人那樣的「感覺」(情緒反應),即或聖經偶有提及,都不過是擬人說法,不可當真;而「自足無缺」的上帝也決不會像人那樣有甚麼「需 要」,故此信仰(宗教)的「功能」云云,總是對人來說而決不可能是對上帝來說的。一言以蔽之:
告訴大家,俄網與主流「一言不合誓不兩立」,就是因我堅決認定:信仰(其實是宗教)是人的需要,不是上帝的需要!
信仰不僅是人的需要,也是甚至更是上帝的需要!
說來很玄,然而,基督信仰的奧秘與真情大義都盡在其中,就是主體信仰者別具靈性,他們竟會關心上帝這個主體「本身」,好像對一個「人」那樣,關心祂的感覺,關心祂的需要。
將上帝當做神來膜拜?將上帝當做人來關心?
哪種「信法」才是聖經真正啟示與我們的基督信仰,才會真正討我們的天父的喜悅?——你自己說!
俄網與主流的「信法」天差地別,大得超乎你的想像……
……我很「冷然」——我並不很在乎一個絕症垂死的病人死前有沒有「決志」,死後上不上得天堂,以至死時是否安祥自在之類。這些都是客體信仰者所關心的人類感覺與宗教功能,與信仰並不相干。
我只在乎一事,就是那個要人經歷種種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據云又在天堂等「信」祂的人上去的上帝,究竟是個怎樣的 上帝?——祂有感覺的嗎?祂感受到我們的悲喜愛恨恐懼期待嗎?據說祂在天堂等我們「上去」,但我更要知道,我們在人間苦罪沉淪的時候,祂在哪裡,祂有沒有 「下來」?一言以蔽之:
宗教徒在乎「上帝打救」,信仰者在乎「打救上帝」!
客體信仰者(宗教徒)只在意這個「上帝」能否「打救他們」——給他們「良好感覺」與「有效功能」。他們事實上不關心不在意這上帝究竟是「誰」,更別說衪的感覺與需要。
主體信仰者(信仰者)卻別有靈性,他們要「打救上帝」——將上帝從一位無感覺無需要的「宗教裡的冷面判官」,「打救」出來,成為一位有感覺有需要的「信仰裡的慈悲天父」。
真信仰者不十分關心自己或別人是否可以上天堂及怎樣可以上天堂,他們更關心這個天堂是不是一個值得上的天堂,在天堂裡等著我們的上帝,又是不是一位配得我們「付託永遠」的上帝。
主體信仰者知道:上帝只要是真情大義的上帝,救得的祂一定救,不救的總有祂的理由甚至苦衷,用不著我們粗心費神。反之,上帝若不是真情大義的上帝,祂要「救你上天堂」,你也要三思,怕祂不懷好意,或是不幾天後心血來潮就又把你貶下凡間甚至打落地獄去。
主體信仰者一生都會心緒不寧,都無法像客體信仰者那般安頓於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動」中,直到他們確然知道,上帝原來有感覺也有需要——尤其是有「被愛」(「被信」的核心)的強烈需要!
宗教徒最會引經據典鸚鵡學舌,說甚麼「上帝就是愛」之類,卻不知道甚至明言暗示地否認「上帝需要愛」的事實!他們打著聖經反聖經,悍然否認我們的天父上帝是一位「需要愛」而且其程度更甚於一位「妒婦」的上帝。這是因為,一位這樣有強烈的感覺與需要的上帝,「不受控制」,會使宗教徒感到極端不安,於是,他們會設法將祂「木乃伊化」——將祂推上遙遠的「神臺」上來膜拜祂事奉祂。
信仰者卻有赤子般的靈心慧眼,故此,一位有強烈感覺與需要,甚至會因「愛得不
著滿足」而傷心蝕骨妒火中燒的上帝,非但不會使他們不安,倒使他們無比安心。他們因著信——兒子想家想爸爸的直覺,就知道只有如此「有感覺」的上帝,才會
真正感受到人類苦罪沉淪中的悲歡愛恨,只有有如此強烈的「被愛的需要」的上帝,才會真正知道愛為何物,才會真情大義要生欲死地愛我們且一愛到底。
信仰者與宗教徒,基本上是兩個「人種」,「各從其類」。如果,我一生裡能使幾個宗教徒變成信仰者,我死而無憾矣!……
久不久,就有不知就裡的人勸我「回歸主流」。我只想說,在網上獨來獨往自說自話,不怎麼「體面」,卻很可能是我的宿命,是於人於我都最合適的「事奉方式」。
俄網的「道」決不可能見容於主流,既是救世無力,自身難保,就無謂「擾亂公安自尋短見」了。在此一面「閉門造舟」,一面「任君選擇」,可能是我最好甚至唯一的選擇。話都在這裡了,要聽的就聽,聽出甚麼就是甚麼,總之,「貨物出門,概不負責」!
從前,我太狂妄,要人家聽,更要聽出我想要他們聽出的東西來,終於不歡而散。
後來發現,這於人於己,都是為難,何苦來哉?到如今,終於學會了「貨物出門,概不負責」的道理。於是,就在俄網上擺個無人看管的「地攤」——陳列貨色,分
類上架,任君選擇,分文不受,更無版權,但也概不負責,不含保養,更沒有售後服務。
俄網話是「冷」的,心卻是「熱」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